翻译

站内搜索

特斯拉全球副总裁暗指比亚迪,比亚迪能无耻到何种地步?

11月26号比亚迪给供应商发的邮件被曝光了,非常生动地演绎了一回什么叫又当又立,比亚迪又想通过压榨供应商来提高利润率。比亚迪就像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以振兴民族汽车工业为由对供应商进行道德绑架,意思就是说:我比亚迪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里程碑,比亚迪的崛起就代表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代表着中国汽车迎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所以为了提高中国汽车工业,也就是我比亚迪在国际汽车市场上的竞争力,你们这些供应商必须降价10%,你要是不降价你就是在阻碍我们民族汽车工业的发展,你就是民族的罪人。

我tm就纳闷了,压缩零部件价格和高质量发展有毛关系?多了就不能快,想好就不能省,这是最基本的经济规律。

现如今比亚迪的产品质量在同价位的竞品当中可以说是一言难尽,每个月的汽车投诉排行榜中比亚迪始终遥遥领先,前10款车中比亚迪独占9款。这说明比亚迪的零部件品控已经是岌岌可危了,供应商们已经是在能省的地方省到了极致,你现在还要让他们降价10%,他们还能在什么地方降本增效呢?

无非就是让工人的工作时间提高10%,然后再使用更加廉价的原料,那到时候比亚迪的产品质量能降低到什么地步,真的是没办法想象。而且布隆伯格的数据显示,比亚迪供应商的货款结算周期已经到了270天,也就是说供应商不仅得忍受比亚迪的低价,还得自己垫钱给你比亚迪供货,还得承担利息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供应商只能近一步压缩成本降低质量,这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是完全背道而驰。而且人家比亚迪还非常地霸道,邮件的结尾明确表示:请勿回复邮件。也就是说我让你降价这是通知不是商量。

所以其中的一家供应商忍受不了了,给比亚迪的执行副总裁何志奇回复了邮件,并把比亚迪给供应商的降价通知曝光在了网上,这个邮件写得可谓是一针见血、字字珠玑,我给大家分享一下。

尊敬的何志奇先生:贵公司关于要求供应商2025年起,进一步降本10%的通知我已收到,但我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严正抗议。比亚迪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标杆企业,近年来的确通过极致的成本压缩策略实现了规模化扩张,然而,贵公司当前的做法不仅违背商业伦理,更是在无底线地透支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韧性以及国内供应商的生存能力。贵公司以 “cutthroat pricing”也就是残酷定价打入国际市场,无情压榨供应商,将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福祉和价值化为发达国家的廉价利益。这种层层压榨的模式导致国内供应商陷入“要么卷死要么饿死”的恶性循环,甚至直接将优秀企业逼入破产境地,最终让行业陷入低端竞争的死胡同。更重要的是,贵公司以极致降本和低价战略扩张国际市场的同时,已经埋下了被发达国家抬高关税和全面抵制的隐患,一旦失去价格竞争优势,贵公司所谓的“成功“将瞬间化乌有,而所有被压榨的利润和价值也终将成为他国经济发展的嫁衣。这种短视行为不仅毁掉了自身,更拖垮了整个产业链,牺牲了中国劳动人民和企业的长远利益。我在此呼吁,比亚迪作为行业龙头,应立足于长期发展的全局高度,停止以无底线的压榨模式获取短期利益,而是应当推动供应链良性发展,共建公平、可持续的合作环境。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绝不能以牺牲国内劳动人民和供应商的生存为代价!希望贵公司能认真反思此类行为的长期后果,并在未来的运营决策中加入更多社会责任感与全球视野。否则,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短暂优势终将被对手借机摧毁,而最终受害的也将是自身。特此声明,贵公司提出的降价要求我们无法接受,也不愿参与此类违背商业伦理与人性底线的合作。

这个话说的是非常直白了,一点儿都没有给比亚迪留面子,我之所以要把这封信全文分享给大家,是为了让你搞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中国制造业到底是被谁摧毁的?中国打工人悲惨的现状是谁造就的?

这很大程度上和比亚迪这种所谓的民族企业密切相关,中国劳动市场的现状是什么样的大家都很清楚,很多工厂为了适应比亚迪这种民族企业降本增效的要求,很多下游供应商不得不大规模裁员,剩下没有被裁的工作时长大大增加,收入也在大幅度降低,然后造出来车的质量跟tm一坨屎一样。虽然说是价格非常低,你怎么不说他的质量也低得可怕呢?哪家车企的车一个月就生锈?哪家车企的车空调往外喷铝粉?哪家车企还在用常压油箱?除了你比亚迪之外真的别无他家。所以比亚迪不管是对消费者而言还是供应商和工人而言,都是灾难级别的存在。更可笑的是他还自诩为中国汽车工业里程碑,这个脸皮的厚度和余承东简直不遑多让了。这还没完,两天之后也就是11月28号,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发布了一条微博,把比亚迪的脸皮按在地上疯狂摩擦,比亚迪的底裤算是彻底亮在了世人的眼前。

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说:该省省该花花,给供应商快速回款,并不意味着需要提高产品价格。因为成本控制=技术革新提升效率+减少一切不必要的花费。比如豪华接待中心、广告费、高管办公室……尤其是错误的商业/技术决策带来的损失。在保障供应商利益的同时,我们在研发和生产上持续投入,力求给消费者更好的价格和产品。

一个是通过技术革新来提升效率和产品竞争力,一个是通过压榨供应商和工人来降本增效,这个讽刺的力度不可谓不大,而且陶琳还在下面po了一张各个新能源汽车公司给供应商的结款周期。她说2024年我们对供应链伙伴的付款周期比去年又缩短了,现在只需要90天左右。

上海超级工厂95%以上的零部件都来自本土的供应商,特斯拉在中国乃至全球所取得的成绩都与这些伙伴密不可分,与供应商伙伴同生共赢。

通过技术革新来增效降本,企业才能走得更远,行业才能更繁荣,消费者才能持续得到最棒的产品。

理想之所以能够在23年的时候缩短结算周期,可能是因为理想是唯一一个实现盈利的中国新势力,现金储备相对来说比较丰富,而蔚来和小鹏由于连年巨额亏损所以结算周期就拉得很长。所以它并不具备很高成本优势,只不过蔚来走的是高端化路线,是通过产品涨价的方式来覆盖成本。小鹏走的是平民化路线,它只能是通过降低品质来覆盖成本,它就不能找特别好的供应商。而比亚迪就不一样了,它是唯一一个既要又要的公司,既要低价又要拉长付款周期,所以比亚迪的产品质量是最次的。

付款周期越短供应商的现金流压力就越小,特斯拉为什么能在懂车帝的碰撞测试当中拿到第一的成绩,一方面因为是特斯拉具备绝对的技术优势,另外就是重要的原因就是特斯拉账期短。那些优秀的供应链厂商就更愿意和特斯拉合作,特斯拉严苛的品质要求供应商也会尽全力满足。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小米,小米一个造手机的刚造车三年,为什么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提高产能,完成一个月交付20000多辆车的奇迹?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账期极短只有60天左右,60天的账期在中国意味着什么你知道吗?意味着供应商愿意为你做任何事情,他们会把你当成祖宗供起来,很多优秀的供应商为了进入特斯拉和小米的供应链体系,宁可推掉其他的订单。在这个年代能痛快给钱的实在是太少了,之前有人质疑小米的研发能力说,所谓小米自研的V8S电机其实就是贴的汇川的牌。但小米还没说话呢,汇川科技马上出来辟谣,虽然V6S是我们和小米共同研发,但V8S可完全是小米自研,和我们没有关系。而且在懂车帝的碰撞测试当中,小米的安全性也是仅次于特斯拉和沃尔沃,成绩甚至要比路虎、迈巴赫还要好,所以真正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不是比亚迪,而是特斯拉和小米这些企业。

特斯拉作为国产化率最高的车企,养活了非常多的下游厂商,这些下游厂商为了达到特斯拉的高标准严要求,就会扩大招聘范围、增加就业。因为一味地提高工人的工作时长压榨员工是不可能会提升品质的。特斯拉卖得越好,下游的供应商就越得扩产提高产能,从而就会进一步招人、增加就业,提高底层打工人的工资待遇,缓解社会的压力,减少献忠事件的发生,同时产品质量还会越来越好,这就形成了一个积极的正反馈循环。

所以说我为什么极度讨厌比亚迪和华为,而唯独不讨厌小米呢?这就是最主要的原因雷军是一个懂得现代商业逻辑的一个企业家,他知道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是健康的,这种企业家在中国实在是太稀缺了。虽然中国已经改革开放几十年了,涌现出了很多大型的民营企业,但他们绝大多数只是因为吃到了时代的红利而已,再加上自己胆子大敢拼敢干,还有一些则是靠所谓的关系充当领导的白手套,或者是由于某种原因受到了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王传福其实就是属于这种的,他本人其实并没有那么优秀,甚至连最基本的商业逻辑都不懂,还在那沾沾自喜。

中国的商业和市场经济并不成熟,说得难听点儿那就是一个大型的草台班子,所以有时候你去听一些商业大佬的讲话,你会发现他们的商业认知其实低的要命。而那些真正懂得做生意的企业家真的屈指可数,我觉得于东来算一个、雷军算一个、孙大午算一个,当然了除了这三个一定还有很多,只不过相对来说比例比较小而已。

中国的制造业之所以还没有崩溃,很多工人还有一份稳定体面的收入,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特斯拉小米之类的良心企业,如果所有的企业都像比亚迪,中国经济甚至是整个社会早就崩溃了。

为什么比亚迪作为中国最大的车企只有658亿的现金储备,而小米造车却能有1000多亿的现金储备,而且半年之后就变成了1500多亿?我想靠的就是以上的这种正反馈效应,不是雷军有多优秀,只是因为那金光闪闪的五个字。所以我也希望小米汽车能够迅速扩张提高产能,尽早取代比亚迪这种只会靠剥削供应商和打工人提高利润的无耻车企,也希望特斯拉和小米这种正常的企业能够多一些,不要比这谁的账期更长谁更会压榨员工,而是比谁的账期短,谁更能在供应链厂商面前更有话语权。

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强调利他和利己并不是对立的,这个最基本的商业逻辑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被总结出来了。但是在现如今的中国有多少人是在践行这个原则呢?太少太少了。



^